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

《不思考的練習》瘦身篇



如果你只看到瘦身二字,而又期待接下來是關於減肥與卡路里的一切,那你應該會失望。

標題「《不思考的練習》瘦身篇」重點在於書名號中那六個字,對,這是一篇閱讀報告。

那瘦身呢?請耐性地把文章讀完,我承諾盡量少字。



「品味來自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感動」、「捨棄思考,善用五感,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在。」、

「......在這個資訊過多、壓力過剩的時代,本書無疑是一帖安頓身心的良方。」

嘩!又係呢D咁鬼悶......慢著慢著,請聽小弟娓娓道來。這書由一位年輕的日本僧侶,

小池龍之介所著。是一本道理書,同時亦是練習手冊,跟一般所謂的哲學大道理書不同,

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透過實戰來感受個中道理。



先停一停,諗一諗,諗一諗你在控制「思考」,定被「思考」控制,

你能「完全」放空嗎?試著閉上眼睛看看能放空多久,腦袋完全停止跟自己對話那種。

以我經驗,剛開初最多五秒。





書中所說的思考,並不是我們一般的「思考」,更像是一份心不自覺的回應。例如,

聽到旁邊有一位紋身大漢不停對著電話問候別人母親時,你不會好受,就像他的髒話

是對著你說一樣。在「意識流」上是這樣的:「有聲音」->「認定是髒話」->「感覺被侮辱」

->「難受,暴躁」再舉一例,「有聲音」->「認定為電鑽聲」->「感覺被騷擾」->「十分煩厭」。

那又有什麼問題呢?試想像,如果在這種情況下,在「有聲音」這階段停下來會甚樣呢?當停在開初的階

段,就能阻止後面負面而又無謂的負面情緒。「有聲音」->「電鑽聲」,不要再「思考」,就這樣聽著

,慢慢你可能會發現,「嗯,原來電鑽聲都好聽架喎.......」。基本上,這就是所說的「不思考」,係咪好有佛味呢.......



黎啦黎啦,瘦身黎啦!一般所說的瘦身方法,離不開運動和節食,其中以節食至為重要。書中提及到,現代

人肥胖的原因離不開「思考壓力(我創既)」,簡單一點就是,「好多無謂思考」->「負面情緒產生壓力」

->「食飯,令血液集中在胃,腦袋能休息」->「從而減壓」。本來這就是身體機能,但在瘦身上,當我們

進入這惡性循環圈裡就麻煩了。「好多無謂思考」->「負面情緒產生壓力」->「食飯減壓(可能無意中)」

->「肥胖」->「告訴自己需要減肥,不能再食」->「因此又產生壓力反而食更多」,不斷重複。



那該如果是好呢?作者告訴我們,節食或飲食重點不在於「吃什麼」,而是「如何吃」。有趣的是,

「如何吃」會嚴重地影響「吃什麼」。「如何吃」等如「慢食」(這是我得出的簡單結論,書中有多

頁用來說明該如何吃。)

書中所說的「慢食」並不只是食得慢,重點是品嚐食物。何謂品嚐呢?試想像你手上是一杯1952年

價值過萬的紅酒,你自然就學懂品嚐了。你首先會造作地搖兩搖那杯酒,再用鼻造作地聞一聞

,然後造作地喝下一小口,在嘴巴裡「浪黎浪去」,先是舌尖,再來舌則繼而舌根,經過一翻功夫後吞下。

食飯亦都一樣,用小弟的經驗,「打開一盒男人的浪漫豆腐火腩飯」->「用鼻聞一聞」->「吃下一舊豆腐」

->「用舌頭搞黎搞去,不停咀嚼」->「然後吞下」,需時大概三十秒至一分鍾不等,重複而上動作數十次,你實瘦!



首先科學上,不停咀嚼能令大腦發出「飽」的訊息令食量減少,外國有句諺意思是「每一口都咀嚼

三十下就永遠不會生病」,可見咀嚼對節食和消化的重要,可是我們往往忘記。胃是一個反應慢的器

官,需要十分鍾(好像是,有少無多)才能通知大腦「飽」,所以當你食得愈快,相對地「飽」就來

得愈是遲。又說回頭,難道懂得這些科學知識就能節食嗎?傻啦.......



知易行難,最重要還是有恆心,而這書所說的「慢食」不謹謹在科學層次上,更是在心靈享受的層次上。

當食飯是一件享受而非填肚和「減壓」的時候才能真正慢食。在進食的過程,不要看電視,不要講是

非,不要被雜訊影響,將「思考」停在「我正在進食」,甚至連這步都不要,直接專注感受由嘴巴和

食道帶來的感覺。我知道這做法不容易,在外食飯時更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,但盡量空出一餐獨個兒,閉上眼睛,專注

「不思考」地吃一頓飯,說真的,米飯會變得甘甜,而那些明知不健康的會變得難食,「如何吃」影響「吃什麼」。



這大概就是如何透過「不思考」達至瘦身,自知沒半點墨水,所以請你還是找這本《不思考的練習》來看看吧。

裡面除了食,還有解剖其他的「思考病」和其他練習,例如溝通、娛樂、工作等各方面。



「思考友」不要勞氣,不思考不代表不學習不吸收知識,不思考代表,不被無謂的思緒影響,

和不吸收黎明和樂基兒的花邊新聞。



頂!又咁多字。(罪過罪過......)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