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約在中一中二時,在機緣巧合下,第一次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。
記得當時我是感到十分震驚,不明白為何會如此難聽刺耳?
那聲音大概就是曾志偉喉嚨發炎,便秘時說話的聲音。
這個正在轉聲的男孩子,一度因此而不太想說話。
原來體內跟自己對話的聲音,和透過聲帶震動再傳遞到別人耳朵的聲音,
是完完全全的兩回事。口不對心的對不是動詞,只是單純的對不準。
如果口和心中間加上腦袋,整件事就變得更複雜,不停思不停想,
想把渴望表達的表達,想把害怕被看見的隱藏,口和心的距離愈想愈遠。
腦袋用久了,就停不了,要顧及的事亦更多更多,別人的感受,自己的感受,
別人的目的,自己的目的。即使對著最親的人,最好的朋友,為他們著想為他們擔憂,
心雖直,口卻不能快,腦袋裡編了一整套故事來說服心,但心知肚明這不是我想要的。
通識一點,多角度一點,口不對心的"不對"又是否真的是"錯"呢?
有時候無可避免地,說一個美麗的謊言,為的是大局、長線,
別人好受,自己亦不用受苦,可能是最好的選擇。
但我發現,愈所為的成長,腦袋就愈強大,強大到幾乎把心的說話都阻隔了。
大家相處得相安無事,但就只是單單的相安無事,真正的"乜事都無"。
說話技巧可能就像聖誕樹的裝飾一樣,讓聖誕樹變得豐富、華麗,
買的開心,賣的亦高興。但大家,包括我,都開始忘記了沒有裝飾的聖誕樹是什麼樣子了。
不是說,講的全是假話,只是每每都要用數十句空洞的來包裝一句真實的。
又不是所謂真實的有多麼深度,多麼文學哲學,真實的就是真正想表達的,
可能是一句不、一句祝福、一句提醒、一句感謝、一句批評、一句稱讚、或一句有愛的話。
是否只有我這個怪胎有這種問題?是否只有我的腦袋會不停恐嚇我,
好讓嘴巴對腦袋言聽計從?
我害怕有一天,因為血管被阻塞得太久,而得了心臟病。
我又害怕有一天,再聽到自己的聲音,而完全不認得。
啊,真想把腦袋關掉,可否就一天,就讓我當一天「有果句講果句」的人。
真想被身邊的人明白我所思所想,勇敢地主動告訴,不再停留在表面的和平上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